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论文 > 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分解研究

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分解研究

来源:期刊网  作者: 姬慧显;  导师: 艾少伟;  时间:2018-06-23 16:27:09  点击:

  •   河南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区域经济差异较大的一个省份。随着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航空港经济实验区、郑汴洛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先后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经济板块,从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四市四大板块的划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到基于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一极三圈八轴带”城市群发展格局(河南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到“三区一群”(航空港、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中原城市群),理论界对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差异一直存在争论,同时也在不断地深化,这充分表明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对区域经济的认识,更多强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地域的经济功能,但对区域经济的认识并非只有一种视角,这些研究掩盖了对于区域经济差异认识的其他可能性。中原地区是少数民族大省,有3个城市民族区、21个民族乡镇、800多个民族村,18个地市均有分布,各地市少数民族经济特色鲜明,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较快,当地有完整的产业链或民族特色产业,但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不同地市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并不均衡。由于这些特点,少数民族经济可以作为认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视角。

      本文以少数民族经济为研究视角,首先,介绍少数民族经济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综述等。其次,对2005-2013年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时空演变分析。一是选取指标为各地市少数民族人均GDP以及各地市少数民族人均GDP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均GDP的比值,时间节点为2005年、2009年以及2013年,运用ArcGIS软件,分析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的区域差异的空间演变格局;二是采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最后,采用基尼系数城乡分解及产业分解的方法,对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并从发展民族聚居村经济,缩小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少数民族经济产业构成等角度,提出促进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以少数民族经济看河南,河南形成了以经济边缘半边缘地区为“中心”,以经济核心地区为“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结构,这与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整体状况刚好相反。安阳、鹤壁、漯河、焦作等河南省经济的边缘半边缘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较好,是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的中心地区。郑州、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等河南经济的核心地区,少数民族经济较为落后,成为河南少数民族经济的边缘地区。第二,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及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区域经济差异较大。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各地市少数民族经济绝对差异整体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有所下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从城乡收入差异来看,少数民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均增加明显,城乡收入差异显著,虽然两者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少数民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更快;从产业结构变动来看,产业组成为“二三一”结构,但各地市少数民族经济的产业组成差别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安阳、鹤壁、焦作等地少数民族经济中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快于其他地市。第三,城乡之间收入不均衡是河南省少数民族区域收入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产业集中效应变化是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区域差异变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城镇与城镇之间的收入不均衡是造成城乡内部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引起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的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是产业集中效应,非农产业集中效应的变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更大。从产业分解结果来看,少数民族经济中第二产业的市域差异对经济差异起到决定性作用,反映了各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工业化水平不一,且成为了区域经济拉大的重要因素,第三产业次之。其中,产业结构效应起到先扩大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而集中效应先缩小后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帮扶力度,注重少数民族人才培育,有助于缩小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差异,实现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