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试论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试论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来源:期刊网  作者: 张浩;   导师: 赵宏义;   时间:2018-05-14 20:19:20  点击:

  李泽厚作为中国本土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原创性哲学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他的学术思想受到了不同学科领域的高度重视,但教育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与借鉴还尚显不足。本文拟从作为李泽厚哲学思想轴心的历史本体论出发,通过对历史本体论的基本把握,结合其“三句教”、积淀、情本体、度本体、以美启真和以美储善等重要范畴,以教育学的理论视角来审视和探究历史本体论的学术价值,同时以历史本体论的哲学视阈来思考、建构教育实践理论。本文在对历史本体论的简要介绍之后,重点梳理了历史本体论的教育观及实践观,由此对教育、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本质内涵进行了基本界定。从哲学层面讲,教育是作为一种人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价值性的实践活动而发生发展的;但从教育研究层面讲,则必须以科学加哲学的立场来审视教育,对教育既要有规律性的认识,也要有价值性的选择;进而基于历史本体论的实践观,即重视物质性社会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对人类生存和延续的基本作用,本文认为教育实践是建立在对教育及教育中的人的认识的基础上,为满足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开展的系统性和过程性的社会活动,它所指向和归依的仅仅是人的现实生存、生活。

  继而,本文在对教育和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进行区别和认定后,认为教育实践活动基本前提就是对人性现实的尊重,而这种人性现实则具体表现为理性现实、精神现实和伦理现实三方面,它们源于历史本体论对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和两种道德等内容的阐释。

  此后,本文提出了基于历史本体论人性观的教育目的,认为人性有其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内涵,而教育目的内涵则是具有主体性特征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理想人性。但教育对作为目的的理想人性,并不做价值性的前提预设,它所应关切和追求的是人性的基本结构的完整,即人性中的主体性方面,包括认识、意志和审美等内容。最后,本文具体结合历史本体论的度、情、美等范畴阐释了教育实践的过程理性,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度”、“情”、“美”的具体措施。所谓教育实践的过程理性就是指教育实践要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去探索和建构它的经验合理性。历史本体论的度、情、美范畴则分别指向了具体教育实践中的方法、理念和动力。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