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是华北沦陷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文艺刊物,于1939年9月创刊,到1943年11月停刊,共9卷51期,是中国沦陷区文学中刊行时间最长,发表作品数量最多的刊物之一。由于刊物的历时长度和内容的丰富性,它基本反映了华北文坛的大致面貌和发展特点。研究以《中国文艺》作为切入点,可以对华北沦陷区的中国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做一系统的考察,管窥华北沦陷区的文学风貌,揭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空间里人们的生存状态。
论文共分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中国文艺》的整体概况。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文艺》的创刊背景、基本面貌(办刊主旨,编辑方针,栏目设置)和作家群及创作心态,对该刊物有一个较为整体的把握。第二章,《中国文艺》的文艺思想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囚城中的文艺争鸣和文艺荒原中的文学评论。基于华北沦陷区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坛现状,本文梳理和论述了《中国文艺》所参与的文学争论包括“建设新文艺”、“文艺复兴”口号的提出,“色情文学”论争,“乡土文学”论争和刊发的文学评论包括作家作品论,文体评论,勾勒出当时华北文坛的发展状况。第三章,《中国文艺》的文学创作,主要从沦陷困境中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动荡年代里芸芸众生的境遇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以文学作品为重要媒介去考察和探究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作家文人的创作姿态和文学对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注。第四章,《中国文艺》的文学和文化的沟通,包括中外交流、古调新弹和南吟北唱。通过对该刊的研究考察华北沦陷区文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纵向上研究华北沦陷区文学与中国“五四”文学、民族传统文化之间关系,横向上梳理华北沦陷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生存于封闭空间的华北沦陷区文学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沟通,保存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文艺》作为当时大型的综合文艺刊物,共刊出了千余篇作品,在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领域都获得了成就,整体上延续了“五四”新文学传统,是沦陷区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刊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文艺》是华北文坛的一个缩影,成为了我们研究华北沦陷区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中国文艺》的考察和研究,能够进一步把握华北沦陷区的文学发展状况,有利于更真实和完整地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风貌。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