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有些文章含金量本来很高,但由于作者们没有在写作上下功夫,结果犹如和氏之璧,不被忙忙碌碌的审稿人所赏识。况且,任何一个好的杂志或会议,都有一条不成文规定:一篇文章若写的不好,可以构成足够的拒稿理由。
文章的写作,就像礼品的包装,东西再好,若包装不佳,很可能带来不好的印象。大家可能也从国内礼品包装的变化而理解。许多审稿者,已经不读文章了,在短短时间内完成几篇文章的审稿,若给他们简而易得的拒稿理由,他们当然乐不可支了。在“大家都忙着写文章,没人读文章”(Fejer)的年代,即使你的文章有值得发表的重要贡献,也应注意写作。
第一,选一个达意的题目,并且反映创新亮点,切忌出现错别字或犯语法错误。
这一点,过去可能并没有感觉很重要,吃了几次亏后,就学乖了。题目是审稿者的第一印象,就如相亲一样,第一眼不顺眼,就很难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大家都懂这个道理,但不见得能有意识去做到。
第二,写好概要。
有些审稿者可能迅速看一下概要,看有无新意。若看不出有何让其感兴趣的东西,若看不懂概要在讲啥,基本上拒稿的可能性很大,余下的就是搜集拒绝的理由。譬如相亲,人看得过去,但问上两句,开口说话,不知其所以言。
所以,写概要时,要注意不要有错别字,犯语法错误。一般来讲,你需要强调问题的出处,重要性,研究进展,你的创意的直观解释,和所取得结果。有可能的话,再加一句所发展方法的一般性。若能取得审稿人的点头称许,就有希望让他/她继续读下去,让其有好感。
第三,写好引言。
如果能让审稿人过了概要那一关,让他觉得该文似乎有些东西,创新,他会想进一步了解是否属实,有那些真正的创新,作者怎么做的,高招何处。所以,在引言里需要做好铺垫工作。
最重要的是,作者理应把问题讲清楚,从各方面引经据典,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强调问题的难度,过去其他研究者的工作进展情况,所存在的问题与方法的优缺点,你所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特别是所用方法的直观解释,一定要让审稿人感觉所用方法是有道理的,让其点头称妙。
当然,写文章是为读者而写,不是对付审稿人,但审稿人也是读者,是你所要过的第一关。若审稿人读懂了,读者应当就满意了。正如我们以前所说,最好不要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免得被抓住把柄。
第四,转入正文,真正的技术贡献,含金部分。
由于我们假设作者已经有足够的技术创新,所以就不会无病呻吟,总是有东西可写。在这里,作者只要理清思路,掌握起承转合,何者在前,何事续后,论理有据,论断清晰。数理论证严格,仿真分析彻底。则文可达意,理则可循,证当有据,果亦自然,发表则不成问题。
有先哲曾建议关键之处,不可泼墨太多,似是而非方为高妙。换句话说,在文章关键的地方,模糊一点是需要的,不要讲的太清楚。太清楚了,审稿人看懂了,反而觉得平常无奇,不值得发表。
虽然也有道理,但我总觉得文章是让读者看得,并希望他能流芳些时,最好还是实事求是的好。若方法简单,就简单地写,只要解决的问题重要,方法新颖,文章总有发表的地方,真正的研究者会欣赏的!
第五,一定要有好的参考文献,并在需引用的地方加以引用。
这一点很多初学者不是很重视,并且有时用了别人的方法或句子,但就是忘记给出出处。一旦被发现,审稿人会说抄袭,或者说误导读者,很可能导致拒稿。有时,审稿人的文章没有被引的话,那就更惨了。所以,一定要做好好的文献搜索,知道研究状况,引用理应引用的文章。
第六,切忌抄袭,哪怕是无关紧要的有关文献议论方面。
若真的需要类似的议论,用自己的话说出,并且给出出处、来源。若原文引用超过一百个字,那就要用双引号,并注明出处。要知道,抄袭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一旦被怀疑,极有可能会被惩罚,不仅仅是拒稿!
第七,学习好文的写作方法。
学习写作最好的办法是去看好的文章的写法,照葫芦画瓢。这对技术文章是很有效的办法。在读文章,熟悉某个课题时,对于感觉好的文章细读,顺便学习写作,也就是找个好葫芦画,才能画出好一点的瓢。有的作者埋怨自己英文不好,其实很多作者,不仅仅英文不好,而且中文也不咋样。如果再不听人劝告的话,那就糟了。
当然,若作者既觉着写作不重要,又不听别人劝说,肯定写不出好文章,肯定会遇到一次次地拒稿,大骂审稿人看不懂,不负责任,而不去找找自己的原因。写作需要时时注意各种写法,养成习惯,多从好文章里汲取营养,那么慢慢地你就会开始写出像样的文章了!
最后,若有合作者,一定要让合作者知道。
即使你觉着是挂别人的名,帮别人,别人不见得愿意。最好让他们知道,提提意见,至少让他们帮忙读一下,挑挑毛病,找找错别字或病句,改进写作。
本文关键词:
博士生(2)
论文(527)
写作(40)
发表(566)
建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