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可以有好多作者,我知道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找工作、评职称、看科研水平等方面是很有用的,但第二作者或第三作者有多大的意义呢,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吗?或者一篇nature子刊的三作和影响因子为5的期刊一作比哪个更好一些?
从绝大部分情况看,不论是博士生评奖学金,今后博后应聘教职,都少不得高水平的一作文章,即使再多的第二作者,哪怕是共同一作但排名第二的文章,似乎都不是很顶用。一个好的工作写成文章发表出来,别人也主要关注的是一作和通讯作者,甚至在文章引用时,会写:(firstauthor)et.alreportedthat...,风光自然都被一作抢去了。我这里讨论的,是同样努力工作,对课题作出重要贡献的二作,而不是遇到彪悍的一作,思路实验写文章全部包圆,二作只是打打下手的情况,这种情况,二作就偷着乐吧。
从我和周围的经验来看,排名二作大多数情况是熟练掌握了某种实验技能,比如说invivo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评估,一个大课题一作和导师设计开始试行,实施,做了大量分子水平的工作,为了加快课题进度,让二作或共同一作参与建立相关的小鼠模型,做invivo数据,这是相当辛苦和繁杂的工作,但贡献figure的数量可能在全文的1/4-1/3;有种情况是师兄师弟间,师兄主要完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实验也做但可能没有师弟执行的多,在我看来,并列一作合适,师兄还是应该排第一,不过多合作几次,互相谦让一下各排一次第一可能更和谐。
这说说就跑题了,我个人也做过几次二作,做了postdoc,要完成前面离开的博后尚未完成的课题,也准备排二作,关于二作值不值当,我感觉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值得好好工作,不应耍情绪或心理失衡。首先,如果发表的工作在很好的杂志上,别人打下的江山,我们后来参与进去,完成了1/4的工作,二作完全是很合理的位置,也是对自己工作的奖赏,写在简历里也显示自己很有合作精神和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其次,通过参与课题,可以尽快融入新环境,熟悉新平台,学习新技术,积累实验经验,培养战斗友谊,认识志同道合的新同事,为以后的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基础,我身边中科院很强的实验室,一直采用传承的办法,由师兄带师弟,共同发表文章,师弟成长起来了又带新师弟,这样技术代代相传,实验室后继有人,一直发表很棒的工作。再来,即使认为在某次合作中,第二有点亏,实际上我上篇写过,科研是场马拉松,一时的得失并不是很要紧,有可能今后能获得别的科研工作者的尊重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即使退一万步,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自己贡献明显大但还是排第二的情况,自己也看清楚了对方的为人,下次不合作就是了,就当是帮人一把,没必要翻了脸面,人生中总是需要更多的朋友,更少的敌人。
付出了辛勤工作做了第二作者,难免有时候心里惋惜,但再如竞技体育,这次第二没什么,咱通过这第二吸取了经验,下次咱就努力拼第一了不是?
本文关键词:
第二作者(2)
发表(566)
论文(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