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手册》规定,本论文为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中的一种——调研报告。论文以重庆北部新区EBD园区2001—2014年间的建设历程为例,详细阐述了EBD园区在“复合生态”理念指导下追求“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共生过程中,EBD园区建筑空间适应功能需求变化的方式和方法,并从理论上归纳总结了其一般规律。由于EBD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有其阶段目标、城市区位、用地性质等的特殊性,在建设之初不可能同时全面兼顾“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最终目标,只能是一个阶段一个重点,一步一步地建设发展。体现到EBD园区建筑空间层面,形成了建筑空间发展的三个阶段——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自然生态”阶段;注重“经济生态”系统建设的“产业生态”阶段和注重“社会生态”系统建设的“社会生态”阶段。在此过程中,要求EBD园区建筑空间能够以可持续的理念去应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空间需求和空间变化。对可持续建筑的研究,理应涵盖对建筑空间可持续的研究,然而,大量研究却并未重点涉及到这个方面——建筑空间的可持续。
而关于EBD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建筑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更是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故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建筑功能的变化常常会影响建筑空间的变化,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功能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对建筑空间可持续作出如下界定:建筑空间可持续是在建筑可持续的生命周期内,建筑空间具有应对可能发生的功能需求变化的广泛“适应性”。为了使建筑空间具有这种“适应性”,需要在建筑设计时进行建筑空间的适应性设计。
为了研究建筑空间的功能适应性,本文剖析了建筑空间的影响要素:空间的界面、空间的形状、空间的容积和空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建筑空间要素对建筑空间功能适应性的影响:建筑空间可以不改变其空间要素获得功能适应性;另外建筑空间也可以通过改变其空间要素以获得功能适应性。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EBD园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功能需求变化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以“海王星”大厦、“金星”大厦、“星汇两江”艺术商业中心(原“火星”大厦)建筑空间为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了使其建筑空间适应功能需求变化的具体措施。并以建筑空间要素为线索对EBD园区建筑空间适应性设计的经验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进而对EBD园区未来建筑空间适应性设计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EBD园区建筑空间在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的建筑空间适应性理念是EBD园区现阶段成为各类企业总部争相进驻的区域、城市密不可分的组成部份的重要支撑点,这种建筑空间适应性设计理念应该融入到其它园区的建设理念中。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