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着重地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依法治国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被提上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议事日程,这对提高公民对法律规律的普遍认识,加速法治社会的建设,完善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法律的贯彻实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法治社会建设在依法治国的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在社会建设中被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力量之源,是推动法治国家和政府建设的保证。“法治社会”的提出标志着我们要从原来的“全民守法”过渡到“全民遵法”,要将法治思维普及到每一个公民的思想意识当中去,树立法律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每一个公民都自觉、自愿、自信地以法治思维作为规范自己言行举止和判断是非功过的内在指引,从形式上和思想上逐步完成从“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过渡,从而形成法治中国人人共建、法治秩序人人共享的社会格局。
公众人物由于在社会公众中具有较高的名气,被广大公众所知晓,以自身的行动对公众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甚至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理应有责任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更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用自己的行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以公众人物作为研究对象,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下,讨论公众人物法律意识的现状、培养途径以及公众人物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公众人物法律意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法治社会建设中公众人物法律意识的基本理论问题。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公众人物的界定、法律意识的内涵、法治社会的概念。它们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研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公众人物法律意识问题的基石和出发点。第二部分:公众人物法律意识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主要从公众人物的法律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提升公众人物法律意识的助推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公众人物法律意识与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第三部分:法治社会建设中公众人物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对公众人物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公众人物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指出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公众人物的法律意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四部分:提升公众人物的法律意识的途径。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对提升公众人物法律意识的途径的探索,寻找提升公众人物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途径,培养适应法治社会建设要求的公众人物法律意识。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