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争鸣与文学秩序的重建

争鸣与文学秩序的重建

来源:期刊网  作者: 薛丹;  导师: 杨晶;  时间:2018-06-11 21:53:21  点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文艺报》意义非凡。作为文艺风向标,它长期引领着当代文学的发展,“《文艺报》的历史就是中国当代文学乃至当代文艺思潮的历史”。[1]作为新时期文艺的主要媒体之一,在新时期初期新旧驳杂的历史中,1978年复刊后的《文艺报》在文学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并引导文学的流变,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本文以新时期初期1978年第1期到1985年第6期《文艺报》栏目“讨论会”为栏目研究对象,通过联系文坛事件、分析批评文本,来呈现新旧交替时期文学的复杂生态,探讨《文艺报》在新时期初期参与文学秩序重建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

  全文分绪论、结语、正文三个部分:第一章:探讨新时期初期《文艺报》复刊并开设“讨论会”栏目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成因。《文艺报》复刊的延迟体现出政治力量强大的推手作用;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对历史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文学期刊场域发生巨大变化,《文艺报》权威地位出现动摇。政治、思想、制度的一系列沿革是引起“争鸣”的最重要因素。第二章:解读“讨论会”栏目的编辑策略。通过对栏目概况的梳理、对编辑方式的分析,阐释复刊后《文艺报》通过办刊方针、运作方式、定位的变化逐步建构起新的舆论空间,对当代文学发展产生影响。第三章:从“讨论会”栏目的博弈分析文坛生态,解读新时期初期新文学秩序的初步建构。以《班主任》和《爱情的位置》、与《时代的报告》的对决、“现代派”问题的讨论为个案,揭示在新时期初期文学场域中多种话语力量博弈与交织,呈现出复杂的文学景观。在“解放思想”的倡导中,被历史视为“解放派”的《文艺报》在斗争中是以左右“两手策略”的智慧取胜,在对政治力量的依附上与反对的“左”派没有实质的差异,但同时也发挥了组织、引导作用,促进了新时期文学秩序的重建。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