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一种十分重视语序的语言,但是,恰恰就是在这样一种语言中,却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句法结构——汉语可逆句式。本文秉着语言学研究的“解释充分性与描述充分性”的原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特殊句式的分类、可逆动因及逆位前后的语义差异进行全面的论述,从而进一步揭示汉语可逆句式的本质。在汉语可逆句式的分类方面,本文突破了传统的分类标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凸显这一概念,按照可逆句式各次类所凸显出的语义关系,将这一特殊句式分为了八类,并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
在汉语可逆句式的可逆动因方面,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和象似性理论并结合动词的矢量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汉语动词在矢量方向上的不确定性为汉语可逆句式可逆提供了可能性;语言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相互关系的临摹是汉语可逆句式可逆的基础;认知主体对图形和背景的主观选择使可逆句式的逆位成为现实。在汉语可逆句式逆位前后的语义差异方面,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和概念的动态性理论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可逆句式逆位前后的语义差异体现在:(1)认知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不同关注程度。(2)认知主体对同一客观场景不同的概念化方式。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汉语可逆句式的性质。在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