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文学伦理批评出现回归热潮,但这次的复兴不是要回到传统意义上的批评,也不是对道德批评的重申,而是对形式主义文论的反驳,是对文学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重新定位。到新世纪初,我国文学批评界也出现了文学的伦理批评转向。在发展的十余年间,它以伦理选择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批评核心术语。
实践运用显著增加,采用该批评方法为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文章也在逐年递增。但与其他批评方法相比,该批评方法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显现出一定的问题。例如:伦理批评与道德批评概念不清,直接导致批评实践的混用与乱用,标榜运用了该方法的文章实际上依旧是传统道德批评的产物,而批评者却并不自知;伦理和教诲的混淆,使教诲和审美的两极对立变成伦理和审美的对立,使该批评方法朝向极端方向发展;批评实践的误用和过度阐释,相似命题的低水平复制的现象也逐渐显现。该批评方法为我国文学批评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和相关研究者们仍然需要继续完善理论体系,厘清相关概念,不断拓展实践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处理、解决好该批评方法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今后的发展中,这个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批评方法必然会不断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性。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