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语言学家们对此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于一词多义的定义也有很多种说法。本文认为,一词多义是为了使范畴更为丰富的一种动态过程的静态表现形式。具体来说,也就是指存在于同一个词中的各种不同而又有关联的意义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历史上有影响的两个学派(形式主义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形式主义学派对多义词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构主义学派虽然为多义词和词义转变现象的分析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工具,但对底层的认知机制没有论及。因此没有把握多义词的实质,无法对这一语言现象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从外部世界和主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多义现象的工具。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理论的两个工作原理(格式塔理论和家族相似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一词多义的内部结构出发,构建自己的研究基础。通过对这两个工作原理的研究发现,对于一词多义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找出多义词基本义和延伸义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找出多义词的意义是怎么通过基本义拓展成其他意义的。这两个工作原理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体验哲学)都可以从理论的角度证明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意义拓展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手段。
本文以hold为例,在重庆师范大学大二的两个班中做了一个实验,目的是为了展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手段在多义词的延伸过程中是怎样起作用的,同时也是为了证明在教学生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提供这两种手段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单词。实验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hold这个词的常用义、包含hold的动词短语以及由hold构成的其它习语。实验结果证明,在教学生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提供这两种手段,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更快地记忆单词。实验的结果还证明,这种方法对长时记忆很有好处,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还可以减轻学生们记忆单词的负担。此实验的结果将对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尤其是多义词的教学会有很多的启示。在本文的最后,作者分别从教师、学习者、教材设计者及词典编纂者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作为教师,应如何借助于隐喻和转喻的手段将多义词的各种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快地、更好地记住多义词的意义;作为学习者,应怎么样培养自己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手段来学习多义词;作为教材的设计者,应怎么样在教材中体现出多义词意义的行成过程;作为词典的编纂者,应如何把多义词各种意义的关系体现出来。总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证明了转喻和隐喻是多义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