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曲家对声音的挖掘便成为永恒的主义。20世纪以前的音乐音响以协和统一为主。早期人类是通过数理逻辑的计算方法得到“和谐均衡”的音响,早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弦长比例,得出协和音程。到18、19世纪的古典浪漫主义时期“欧洲音乐中心”提出“科学化”的作曲技术理论,统一规范的和声功能圈进行,调式调性清晰可辨,标准的曲式结构,配器中统一的音色,严格安排的乐队编制等,都体现出追求和谐音响的理念。在这种标准化的创作模式中形成了传统的音乐作品分析方式,我们遵循这些分析方法便能看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到了20世纪进入现代主义时期,一部分作曲家沿着传统模式继续创作,但更多的作曲家追求更大的音乐可能性,他们不再将传统技法当做神一般的崇拜,这类激进的现代作曲家们反对出一切传统元素,纷纷提出各自创新的创作观念,试图建立起新的音乐体系,以改变“欧洲音乐中心”的局面。20世纪的音乐开始丧失“统一性”,追求独特、新颖的音色成为20世纪作曲家的兴趣所在。因而,传统的音乐分析方法受到限制,不再完全适用于分析反传统的现代音乐,和弦结构、曲式结构,甚至旋律都被打破,随意性是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趋势。
本文从“后现代文化思潮”入手,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新现象与音乐创作领域的新风格相对应,并通过具体的作品来证实这些现象的历史必然性,形成研究20世纪现代音乐的理性态度。文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从“后现代”一词的起源与蔓延入手,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去了解艺术界产生新创作思想的起因,并描述在这种文化思潮中音乐创作领域的新现象。第二章以谭盾的后现代音乐作品《鬼戏》为例,在具体作品中把握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反传统现象,诸如特殊音色、特殊的乐队编制及其排位等等创新思路,采用学者们常用的分析思维来研究作品《鬼戏》。第三乐章从现代音乐创新的影响和学者们对待现代音乐的普遍态度中,结合传统审美文化的转变,提出自己对这些研究方法的看法,找到理性研究现代音乐作品分析的指导思想。通过整理、学者们研究现代作品《鬼戏》方式和态度,本文认为,在“后现代审美观念”带领下不断创新、突破,音乐创作技术的转变引起大众审美趣味,甚至音乐分析方法也随之改变。传统作品分析理论不完全适用于研究现代音乐。因此,分析这类与传统音乐有着决裂势头的现代音乐作品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音乐创新没有绝对的好坏,我们只负责整理作品中创造的新现象,作品的美与不美只能历史来决定,流传百世的音乐作品必然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