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代边塞诗的意象再现研究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代边塞诗的意象再现研究

来源:期刊网  作者: 刘婷婷;  导师: 张晔;  时间:2018-05-31 16:14:41  点击:

  文化语言学理论由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构建,这个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博厄斯派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这三大人类语言学传统。文化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被帕尔默结合在一起,便可产生一种新理论:即文化语言学理论,这种理论对语言现象更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把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之一是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理论最突出的特征,而实际上文化语言学就是一门关于意象的理论。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所提及的意象既包括我们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图像画面,也包括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意象。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强调的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意象,他认为几乎所有意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累积构建而成的。意象与特定语言、特定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帕尔默试图以意象为突破口研究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思维模式,他的理论对中英互译过程中的意象如实传达具有深远的意义。唐代边塞诗历史悠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边塞诗的英译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更是有着重要意义。唐代的边塞诗到达边塞诗的顶峰。王昌龄和岑参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论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角度切入,通过分析唐代边塞诗的英译过程中意象再现问题,试图得出结论:就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而言,意象在唐代边塞诗的翻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整体框架结构。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是论文的主体。第二部分是有关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基础,分别介绍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演变过程,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核心--意象,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核心意象在翻译再现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角度看意象翻译过程中的原则。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帕尔默在语言人类学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便产生了新的合成理论:文化语言学。第三部分是唐代边塞诗的理论基础,包括对唐代边塞诗的概述及其特点,两位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的简介和他们的边塞诗的核心,中西方意象的差异和岑参和王昌龄两位诗人边塞诗存在的共性。第四和第五部分是论文的重点。第四部分是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比较研究唐代边塞诗的意象翻译,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剖析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情怀,边塞环境和对于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本文分别选取了两位诗人的多部诗歌进行细致的分析。第五部分是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唐代边塞诗意象再现的原则和策略,从翻译的角度结合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研究意象在边塞诗当中的意象再现。分别是语义层面上的意象再现和美学层面上的意象再现。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全文。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