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达成这一目标,公司需要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以对某一经济事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因而,会计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公司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公司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所以,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司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计。公司管理层如何选择会计政策既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会计准则执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必须对公司会计政策及其选择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西方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和经济后果依然没有一致性的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模型的精确设计十分困难等。就我国而言,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相应的会计改革,公司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而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缺乏强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力量,内部存在产生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的利益动因。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控的事件频频出现。关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日益重要,会计政策选择亟需制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文简称新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公司执行。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完成,会计政策选择将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手段与工具。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实际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特点,会造成怎样的经济后果,怎样监管、制约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准则中基本准则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和与之相关的利得和损失概念,38项具体准则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达35项,占全部新具体准则的92%(徐铁祥,2007),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模式正逐步从历史成本计量转向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长期习惯于历史成本会计,对公允价值计量较为陌生,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现实中,“公允价值”扭曲给我国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的形象造成过严重的冲击和巨大损失,如2002年的麦科特事件、蓝田股份事件、2003年的银广厦事件等,事件中的“公允价值”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留下了恶劣的印象。新准则实施后,据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雅戈尔、西水股份、华茂股份、上海物贸、S吉生化、弘业股份、氯碱化工等9家公司2007年一半以上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和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最低53.97%,最高325.4%,氯碱化工扭亏为盈更是得益于交叉持股获得的投资收益。再如,2007年,阳光股份、美的电器、用友软件等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均达30%以上这些不禁引入思考:公司管理层是否为了公司特定目的,利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现代公司理论以及社会学、伦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运用最新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点、进行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空间,构建会计伦理为导向的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制约机制,以规范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确保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本文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我国在会计政策选择特有的现象和问题。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是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指出开展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厘清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2章是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该部分梳理了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成果的研究脉络,对近年来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回顾,找出目前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鉴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关于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成果较为缺乏,因此,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研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发现会计准则、证券监管规则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寻求制约盈余管理的有效路径,思考制约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机制等。第3章是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征新准则的颁布使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