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质(qualia),是心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感受质是指人们意识活动中所感受到意识对象的某种目前仍说不清的性质,人们对此的心理感受就成为一种难于言说的经验内容或难于准确而恰当表征的心理状态。感受质是当代心智哲学(philosophy of mind)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因此感受质问题研究的明确与否往往关系到心智哲学问题理解的是否透彻。而近年来,感受质对语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广泛认识。徐盛桓教授曾对感受质进行了比较准确而全面的定义:感受质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质”的现象,它其实是反映为主体在感受过程中对意识对象的某种独特的“仿佛像什么”的主观感受。言外转喻是近年来转喻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领域。Panther曾经提出过如下的论断:言外转喻在本质上就是言语行为的某个或某些属性从意义上替代言语行为本身并且言语行为指向其属性。然而可惜的是,Panther的这种定义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邹春玲教授提出了“言外转喻属性强加联想的推理模式”,弥补了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言外转喻理论的不足,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了大胆的创新,为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与认知语言学中言外转喻理论相结合的思考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然而感受质归根结底是一个哲学中的抽象概念,其抽象性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理解。换句话说,感受质问题无法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上,因此需要借助言外转喻的属性操作模式来将感受质问题具体化、便捷化。本文将心智哲学特别是感受质的研究成果与言外转喻属性加强联想微观操作模式关联起来,以心智哲学为纲领,以言外转喻属性模式为操作程序来分析宋词中的语言现象。
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第1章是绪论,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等作出大体上的概括。其中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假设和目的、研究方法等;第2章讲述的是文献综述,主要对心智哲学理论的发展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同时对言外转喻的主要理论以及宋词的现状进行了概述;第3章讲述的是理论框架,主要是分别对感受质以及言外转喻属性模式理论进行较为详细概述。二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理论观点都会在此作出陈述;第4章是本文的重点,即分析讨论环节。这部分列举了大量的宋词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本文会分别从心智哲学和认知言外转喻两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第5章是结论,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本文的贡献及不足。希望对日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