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会计论文 > 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分离与协调研究

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分离与协调研究

来源:期刊网  作者: 程晶晶;   导师: 方萍;   时间:2018-04-29 17:32:30  点击: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高负债经营模式决定了银行业的高风险。经济全球化造成了金融全球化,金融成为了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不仅关系到存款人的利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银行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全局的安全。因此,商业银行在正常营运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遵守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提供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还要遵守监管当局制定的监管规则,披露风险管理信息。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由于顺周期效应备受指责,会计准则一度被认定为危机的元凶。虽然外部政治影响逐渐减少,人们渐渐认识到金融监管失调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会计只是做了替罪羊。但是这个事实证明会计准则与金融稳定之间的联动性上升,监管当局、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也都呼吁准则制定机构考虑监管需求。

  基于对该事实的思考,本文确定了最初的想法,一方面,会计准则不应该替监管规则担责,另一方面,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有协调的现实需求。这个想法开启了本文的构思,有必要对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从中发现某些问题找到某种答案。银行会计准则是会计业务处理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部过程的规范和标准。监管规则是监管当局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对银行系统进行微观、中观、宏观的监管而设立的规范和标准。监管指标的计算必须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监管指标的效用。没有了会计准则的支持,监管规则将无从制定也无法实施。但是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监管规则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着重于解决监管资本与风险的挂钩。显然二者从整体构成到具体规定都有很大的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会计目标与监管目标的不同。金融危机中监管当局呼吁会计准则应该考虑金融稳定的监管目标,对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表示担忧,要求准则制定机构采用更具前瞻性的资产减值模型。但是目标是理论的起点,我们必须处理好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关系,不能损害会计准则的独立性,不能让会计无辜受责。所以,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在某些原则问题上需要分离。分离不是割断二者的联系,而是促进二者的联系,使二者更好的协调,实现二者优化资源配置、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共同目标。二者的联系决定了二者协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二者在具体规定上差异的缩小是联系二者的关键措施。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包括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二者关系,先要对二者自身有足够的了解。因此本文对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演变历程进行了详细清晰的回顾和总结,每个方面都从国内、国外两个维度来展开。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之前,我国的银行会计规范标准体现在相关会计制度上,而会计准则中尤其以金融工具准则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特殊且紧密,所以本文主要总结了银行制度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演变。同样,在监管规则方面,本文首先总结了国际监管规则的代表——巴塞尔协议从Ⅰ到Ⅲ的发展历程,然后又对我国的监管规则做出了总结。在充分了解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基础上,紧接着本文就从中归纳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具有理论上的统一性,会计准则是监管规则的基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能够加强市场约束。但是二者从整体构成到具体规定都有明显的不同,在具体规定方面本文选取了5个问题来总结,分别是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的区别、金融资产分类的区别、公允价值计量立场的不同、贷款减值损失计提的不同和信息披露的不同。其次在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展开对二者分离与协调的研究,二者分离的原因,分离应该做什么,分离的后果是什么;二者为什么要协调,怎样才能实现协调。二者的联系说明二者需要协调,二者的区别提供了联系二者的可操作性。只要缩小二者在具体规定上的差异,就可以实现二者的协调。但是在分析了二者区别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二者在某些原则问题上需要分离,只有分离才能更好地相互联系。所以本文总结了公允价值计量和贷款减值损失计量两个问题来说明本文意指的分离。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会计每每在危机之后备受指责,说明会计准则自身还是有不足之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应该在坚持会计独立性的基础上,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维护金融工具市场的良性发展。预期损失模型的提出可以看做准则制定机构向监管当局的妥协,但是预期损失模型的合理性存在疑问。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