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土家族作家冉庄曾获得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诗歌奖,这充分奠定了他的文坛地位,同时他兼民族身份与体制身份于一身,是四川、重庆地区作协的骨干成员。他的创作时间跨度长,从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世纪90年代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力,不但致力于山水诗的写作,还涉足小说、散文、戏剧等诸多体裁,在文艺批评、文艺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然而有关他的研究并不充分,缺乏宏观整体的认识。但冉庄以民族作家身份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坚守,艺术上化古融今的风格,在当代文学中具有独特性,有待深入分析。
首先,以文学场理论的整体视野来研究冉庄,有助于打破以往对于其研究只看重他诗歌的山水情怀和艺术特色的局限性,不但可以全面考察冉庄的创作,还可以发掘其作品艺术呈现背后的文化、传媒、体制等影响因素。综合各种影响因子,可以以冉庄为典型案例窥视当代中国民族文学场的建构和运动方式。其次,当前的民族文学研究和批评工作中,学界的主要精力在于人类学的发掘、采集、整理工作,考察民族文学体现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有初步带入西学研究方法的论著,但较多受制于二元对立的思想。文学场理论的涉入可以突破民族文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综合已有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深入到各个场域互动的宏观、辩证领域去考察民族文学,以期建立崭新的批评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可以着力于解决以下几大方面问题:第一,全面考察冉庄的创作语境,作品呈现,艺术特色。第二,研究分析媒介力量在冉庄作品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意义。第三,对冉庄的文艺理论写作及有关冉庄的研究做出“反身研究”——即对冉庄研究本身的再研究,发掘背后文化和体制因素。第四,发掘民族文学场的建构和运作的特殊性,进而对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进行拓展,并指出其文学场理论存在的不足。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