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与西方的诗在形式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差异的背后是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与相同的诗的本质。本文从中西诗歌中隐喻的不同地位入手,试图探究这一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有关诗本质的一些特性。西方隐喻研究历史悠久,成果斐然。
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对隐喻做一个大致无误的定义之后,用该定义与中国山水诗“以物观物”的写作方式做比较,得出由于文言的灵活性,中国诗歌的“次级主词”系统更为开阔的结论。“比兴”是中国传统诗歌修辞手法,也是与隐喻最为相似的修辞方式。通过这两者的对比,论证了上述结论。在论证了诗天然具有隐喻性以及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后,通过《庄子》这一隐喻性言说道的文本对这种认知能力进行具体的探讨得出隐喻性,是诗的本质属性之一以及诗性认知是认了除了哲学性认知以外接近真理的另一条途径。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