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思想在明代达到鼎盛,自此以后,医易会通成为医家约定俗成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了传统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清代早中期(1644-1840)是传统社会的最后稳定期,研究本时期的医易思想有助于还原传统中医最后的真实面貌、了解易学在传统中医领域的真实运用情况以及深入理解传统中医的思维模式。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上篇为时代背景叙述,对清以前的医易理论发展状况以及清代早中期的社会环境进行了论述。《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其所运用的天人合一、象数思维等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社会认识世界最主要的思维模式,上自先秦下至明清,这种思维模式一直贯穿于传统医学之中。清代早中期(1644-1840)是一个既特殊又平静的时期,人们对于满清的统治由激烈反抗渐渐便为麻木接受,社会经济也稳定发展,科举制度的僵化使许多读书人另谋生计,书籍印制与流通的便利使人们获得知识变得更加容易。
中篇为清代早中期医易思想的表现形式,根据易学元素在医籍中的用途不同分别从作为方位指代工具的易学元素、作为时间指示工具的易学元素、作为物象类比的易学元素以及作为论理格言的易学元素等四个层面展示了易学元素在传统医学领域的运用情况,并深入探讨了在这些场景使用易学元素的理由、易学元素与传统医学元素相比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这种借易解医的现象所造成的影响。下篇为清代早中期医易思想的本体研究,探讨了医易思想的内涵、医易思想的形成条件以及医易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医易思想的内涵既包含了自古以来的医易思想的总结,又讨论了本时期医易思想的时代特征,即与其他时期医易思想的不同之处。对医易思想形成条件的探讨涵盖了对医家出身的考察、清代医政的考察以及这一时期社会其他相关方面如经济、文化、政治甚至是西学的传入等领域的探索。探讨医易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医学领域、其他传统学术领域以及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切入,思路较为开放。
第四部分为结语,清代早中期的医易思想在继承了明代成果的基础上将易学元素更广泛地运用到了医学理论的阐释之中,对前代医学中具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并运用医易思想对当时混乱的医疗现状以及不恰当的治疗理念进行了剖析与批判。医易思想的出现是在拥有统一学术思想背景的传统社会必然会发生的现象,它的发展受到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它也同样对社会上的相关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本文从医学理论、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及文化传播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医易思想对未来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
清代(2)
早中期(1)
医易思想(1)
研究(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