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建筑论文 > 转型期海派建筑及其地域性特征研究

转型期海派建筑及其地域性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网  作者:陈栋浩;  导师: 李钢;  时间:2018-07-16 05:18:30  点击:

  •   “海派”建筑作为上海的地域建筑风格,所体现的是上海地域性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建筑界掀起研究地域建筑的浪潮之后,被学术界所认知。然而经过3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并未给“海派”建筑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其本身却面临着众多困境。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众口难调的定义认识,几乎将“海派”建筑抽象成一鳞半爪、互不关联的片断,“海派”建筑的相关概念被不断消解和淡化。尤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之后,在这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无论是社会还是建筑界对“海派”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派”建筑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显然造成“海派”建筑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由其内部结构中诸多层次的众多矛盾所形成的复杂关系网所决定的,本文通过梳理其内部的结构,概括出其陷入困境的三大“根本性”议题,分别是“形式与文化”、“内生与外生”、“理论与实践”,并通过“学派”的概念对“海派”建筑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和第一章是对全文的导论,绪论是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全文进行阐述;第一章是对“海派”建筑的溯源,提出“流派”意义的“海派”建筑内部的三大“根本性”议题所呈现的矛盾是其陷入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从“派别”的角度对其重新定义,分为“泛意海派建筑”和“狭义海派建筑”;第二章是通过对石库门里弄变迁地分析,指出“海派”建筑陷入发展困境的第一大原因是因为“海派”建筑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三章是通过上海建筑界对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固有式”建筑和建国后对民族形式复兴的态度,来说明“海派”建筑文化“内生”和“外生”的关系,并指出片面理解“海派”建筑文化是导致其陷入发展困境的第二大原因;第四章是通过对华东电力大楼和方塔园的评析来指出“海派”建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其发展困境的第三大原因;结语是对“海派”建筑的发展困境进行总结,并指出当代“海派”建筑发展的需求和“学派”意义的“海派”建筑的合理性,并对其展望。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