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加之数量不足、品质不佳的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引发了建筑公共空间“城市化”的趋势。本文提出的建筑公众空间既属于建筑公共空间的范畴,又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建筑公众空间是指位于建筑用地内部,将使用权与城市公众分享,承担一定城市公共空间职能的建筑室内外空间。近年来,中国一些大城市在城市管理过程中逐渐注意到了这类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然而在建筑公众空间推行的过程中,出现空间公共性不足、活动氛围弱和私有化严重等诸多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针对这类空间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就进行了专门探索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设计管理与控制体系,但在中国尚未形成成熟的针对性设计管控措施。如何在现有的规划管理体系中,有效为建筑公众空间的开发建设进行设计管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关键。
本文在综合分析建筑公众空间与设计管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当中,借鉴美国纽约POPS(私有公共空间)的管控经验,并在我国建筑公众空间设计管控实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建筑公众空间设计管控策略体系。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筑公众空间的基本概念,并分析其特征属性和类型。对建筑公众空间的城市化特征、设计管控的拓展作用进行探讨,引出建筑公众空间设计管控这一论题。第二部分(第三章)从发展历程、层级体系、奖励机制、实施运作和监管环境、设计和管理内容等方面对美国纽约POPS(私有公共空间)设计管控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总结适合我国建筑公众空间的发展现状借鉴之处。第三部分是第四章内容,提出我国建筑公众空间设计管控可行性的影响因素,在现行规划管理体制下,从规划设计层面和管理实施层面分析建筑公众空间的设计管控现状困境。第四部分(第五章、第六章)针对前文总结的优秀经验借鉴,以及出现的管控困境,提出基于设计导则为主的建筑公众空间设计管控策略体系。构建了基于设计导则为主的建筑公众空间设计框架,并重点论述设计管控目标、实施策略、设计和管理要素提取等多方面内容。最后以深圳中心区22、23-1街坊为例对建筑公众空间设计管控体系进行应用和检验分析。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