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论文 > 后期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意义理论的对比分析

后期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意义理论的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网  作者: 褚娇;  导师: 杜世洪;  时间:2018-05-29 20:47:57  点击:

  一直以来,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就是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及语言的意义问题。而从根本上来说,人们怎样看待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也就会相应地怎样理解语言与世界的意义。传统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与世界相对照的符号系统,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描述我们所处的世界。陈嘉映认为语言哲学是在弗雷格、布尔建立的现代逻辑学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共有三个阶段。弗雷格、罗素、摩尔和前期维特根斯坦代表了代表了语言哲学的前期阶段。1892年弗雷格发表了《意义与指称》,认为意义只是通向指称的途径。前期维特根斯坦也同样认为语言与世界是对应的,一个命题是对一个事态的描述,命题是事态的图像。中期阶段的代表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学派,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家们把语言研究从形而上的层面带回到了语言的日常用法里,注重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奎因、普特南和戴维森等则是后期语言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哲学应该回归到日常语言中去,他不再注重经过分析之后的逻辑语言,而研究语词的意义不再是指称,而是透过生活形式理解其意义,理清迷惑。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虽然自成一体,但是更多的人把他的后期思想归入日常语言学派里。奥斯汀和维特根斯坦一样也是二十世纪日常语言学派的中重要的哲学家,他和维特根斯坦都强调语言的意义与使用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将语言看作一种行为。

  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这一中心概念,每一种语言游戏都是对语言的一种使用,而语词的意义则暗含在对语言游戏的使用中。奥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中明确地把语言看作是做一个事情,而不是单纯地描述人类心理及客观世界的事情。奥斯汀在他的论文《一个语词的意义》里用凭借细微的敏锐直觉和严密的逻辑分析指出理想化的语言很有可能误导我们,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实际的”语言。本文依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及奥斯汀的论文《一个语词的意义》和《如何以言行事》中对语词意义的研究与分析,阐述这两位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语言意义理论的相似之处与存在的差异。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都认为研究语言的意义要以日常语言为出发点,呼吁我们回到“粗糙的表面。他们都坚持话语也是行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同时,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和“言语行为三分说”都可以被理解为他们各自意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单位。尽管后人经常认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深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然而他们的意义理论除了表面的相似之处,依然存在深层次的差异。奥斯汀认为尽管意义的研究离不开使用,但是他致力于对语言意义与功能做系统的分类。维特根斯坦则反对任何将意义理论化的行为,拒绝对语言意义及功能做系统的分类。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意义理论的差异根本在于他们对哲学目的的理解不同,维特根斯坦主张通过澄清语言中的疑惑最终消解哲学,而奥斯汀则寄希望于把哲学向科学学科的方向发展。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