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西方文学“杀子”母题面面观

西方文学“杀子”母题面面观

来源:期刊网  作者:龙秋媛;   导师:麦永雄;   时间:2018-05-22 20:34:14  点击:

  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主题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母亲杀子”是多个不同国别、民族文学中共有的母题。自古以来,母亲都被视为“爱的化身”,母子亲情一直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歌咏称颂的对象,但是“母亲杀子”的极端现象却使母亲呈现出另一种反常面孔。

  本文选择外国文学史上三个著名文本——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美国现代剧作家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和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共有的“母杀子”母题进行研究,力图从比较研究的视野揭示其文学形态、心理机制、社会文化成因、伦理悖逆和审美功能。本文由“引言”、“正文”三章及“结语”组成。引言简论社会历史中杀子现象的普遍性和现实性,文学作为现实的反映也随处可见母亲杀子的痕迹或母题,从而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评介国内外关于“母亲杀子现象”的研究现状;明确本文比较研究的主题学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杀子”母题的文化原型与文学类型研究。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切入点,对“母亲杀子现象”进行文化原型探究,结合文学作品对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子母题”的三类杀子模式进行概括,即“复仇式”、“同情式”、“救赎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论析美狄亚、爱碧、塞丝三位母亲所代表的不同的杀子类型。

  第二章“杀子”母题的社会性别蕴含与女性心理特质。从女性的社会性别与文化心理角度进行分析,三位母亲悲剧的酿成是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狄亚、爱碧、塞丝的疯狂暴力透露出人性的光芒,揭示出杀子背后隐藏着的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问题以及个人心理问题。

  第三章“母杀子”悲剧的伦理批评和美学意蕴。三位母亲以不同凡响的姿态将母性扭曲的一面展示给世人,通过她们的悲剧,人们不得不对母性进行深刻伦理学和美学的反思。这杀子行为中饱含的无奈与悲凉让人为之怜悯心痛,产生出极高的卡塔西斯式的悲剧审美效果,引发撕裂的生命强烈感触,促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结语在文化诗学的视野中,应当把文学文本的分析与宏阔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结合起来进行阐释。西方文学的“母亲杀子”母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社会内涵,通过对其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透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学所折射的人类精神形态与社会问题,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寻求和珍惜两性关系的和谐与健全的母性,以努力实现社会与人性正常健康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