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一向为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所关注,现在,语言学家也来“凑热闹”,法律和语言的交叉领域进入了语言学家的视野。自20世纪80年代始,“法律语言学”这一术语开始广泛地使用,并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专有名词。至20世纪90年代,法律语言学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并拥有自己的学术刊物:言语、语言与法律国际杂志——法律语言学。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专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在法律语言的语体风格领域,国内学者的见解大致趋同,只是因为学科背景的差异,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各有千秋。而触及法律语言文化层面思考的著作并不多,也缺乏系统的理论构建。事实上,相关的论述恰恰反映了法律语言学从静态的本位研究向动态的应用研究的转型,代表了法律语言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是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的,至少提出了一点点新的见解。
本文采用语言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首先对法律语言的语体风格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并补充了最新的材料。法律语言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体风格,体现在四个方面:(1)准确规范;(2)严谨周密;(3)简明凝练;(4)庄重朴实。 论文的第二部分关注法律语言文化层面的分析。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法律语言也概莫能外。通过对一脉相承的中国法律文化的介绍、中外法律解释的对比分析、中国法律解释出路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只有充分认识中国的法律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法律语言,并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法律语言学的研究;(2)“以人为本”是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的第一要素;(3)法学其实不过是一门法律语言学。在庭审中,法官的决断和专家的参考意见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法律语言学家的注意。相关的研究,国外方兴未艾,国内则刚刚起步,但前景值得期待,这也是中国法律解释勇往直前的动力。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