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浙江率先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和相互作用使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诸多新问题。相比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同步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投入资金下降、农业资源流失以及国家支农政策的局限性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1)“三化同步”的内在机理。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和财力、技术保障;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了综合配套服务和市场;工业化可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业提供装备、技术、资金和管理方法,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提供原材料、劳动力、市场和发展空间;城镇化可以转移农业人口,优化农业结构,为农业提供广阔的农产品市场、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业现代化可以促进城镇人口集聚,为城镇化提供土地和粮食保障。(2)浙江“三化”不同步程度测算和制约因素分析。通过计算NU值和钱纳里发展模型均可得出浙江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的结论。城乡双重二元结构导致要素市场分离、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工业发展、农业经营体系的不适应性等成为阻碍“三化同步”的主要因素。(3)“三化同步”的驱动因素和不同模式。工业因素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带动型模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力较强,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依靠市场力量的市场拉动型模式能快速集聚大量较高素质人口,城镇功能较为健全;大城市扩散效应为主导的城市辐射型模式能有效吸纳周边农村人口,城乡统一规划布局利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业发挥带动作用的农业自生增长型模式的农业基础较好,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集聚形成的新中小城镇综合配套设施和服务欠缺,延伸到农村的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营销渠道单一。(4)浙江“三化同步”的路径构想。浙江“三化同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商强农”。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来强化产业支撑做实工业反哺农业;通过户籍制度与宅基地置换联动改革、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来促进人口集聚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通过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和财政扶持农业科技创新来构造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研究结论中较有新意的观点:(1)农村产权与农民身份分离来促进农民市民化,确保农民身份转换或地域转移与其在农村的各项权益脱钩。(2)工业发展支撑城镇扩张,新型城镇化释放出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巨大市场需求。(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职业农民和发展家庭农场成为主流趋势。(4)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浙江需要转移70%的农业劳动力才能获得规模效益。囿于笔者的能力和调研条件,本文对“三化同步”内在逻辑的认知还有待深化,对浙江“三化同步”发展的现状有待跟进,对“三化同步”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提炼还有待加强,对“三化同步”发展的路径构想还有待完善。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