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论文 > 知识传播与阅读选择:毛泽东对西学的认知和理解,1910-1937

知识传播与阅读选择:毛泽东对西学的认知和理解,1910-1937

来源:期刊网  作者:权伟新  导师: 严昌洪  时间:2018-04-19 19:36:06  点击:

   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西学知识通过各种媒介在中国传播,特别是新教育制度的实施,西学知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取得合法性,这使青年学生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涉猎西学。本文以青年毛泽东与西学的关系为个案,分析20世纪初年中国青年对西学的认知和理解。在认知层面上,晚清到民国的西学译介,已经积累了巨大的“知识资源”。通过这些资源,能使青年学生对西学有一个感性认识。不管是从中获益还是被困其中,青年们可以通过这些资源来思考、整理、构建他们的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毛泽在青年时期即是在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西学译介中重新认识了世界。至于青年学生对西学知识的选择,则与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本文以时间为序,分别考察毛泽东在青年时期阅读的西学论著,他对西学知识和西方制度的认识以及他的社会活动,以此来重建他在青年时期的阅读世界,分析他对西学的认知和选择。通过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近代青年对西学的认知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教育状况,并表现出很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毛泽东就得益于他在湖南图书馆的半年读书生活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求学生涯,并且他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带有湖湘文化的痕迹。在理解层面上,本文通过解读毛泽东的《<伦理学原理>批注》来考察他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解;同时通过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解读,考察他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对于前者,我们认为毛泽东早年学习西学所积累的知识基础,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伦理学原理》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湖湘文化传统的限制和先天教育条件的不足,使他在阐释自己对该书的理解时,不得不回到传统中国的知识场域中寻找资源。对于后者,尽管从毛泽东在《实践论》的行文上看,他对马列主义的理解是基础性的,但是这篇哲学论文是在认识论上为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宣言。
   《矛盾论》展现了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的新理解,即开始用自己的言说方式对马列主义进行理论分析,这篇论文在方法论上进一步论证了“实践高于知识”这个标准在党内的正当性。总而言之,近代中国青年学生在西学传播的大潮下,对西学的认知、选择和理解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他们对西学知识的阐释多元化,展现了近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多元面向。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