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寻根文学”与中国80年代中期文学场

“寻根文学”与中国80年代中期文学场

来源:期刊网  作者: 章昕颖;   导师:李凤亮;   时间:2018-05-09 19:39:20  点击:

  寻根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为80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学打开了新的创作格局;另一方面,其与85“文化热”交织,以“文化”与“中国”这样的符码开启了80年代追求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话语机制表达,具有文学与文化上双重讨论价值,有巨大的研究空间。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探讨的是“寻根文学”的文化价值意义,在“寻根文学”与“重构民族文化主体性”之间建构关系,以致“构建民族文化主体性”成为“寻根文学”的经典定位。

  本文旨在拨开“寻根文学”的这种经典定位,从“寻根文学”的生成过程考察起,考察“寻根文学”的生产、出场、传播、退场这一系列物质轨迹,以“文学场”理论来透视“寻根文学”的话语生产及之间权力关系,并对它有关“重构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经典印象是如何造就的及这种印象的影响做出研究。本文将“寻根文学”分为四个阶段予以考察:第一章为寻根文学的出场酝酿期,在此阶段,“寻根文学”完成了它的出场前设置:杭州会议上,期刊、青年作家、青年评论家因为利益契合形成“共谋”;第二章为寻根文学的出场宣告期,在此阶段,寻根文学通过一系列寻根宣言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建构,为“寻根”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其中各个寻根派作家理论宣言之间存在着矛盾多元的状态;第三章为寻根文学的传播阶段,寻根文学通过作家的追认与归队、评论界的接盘、期刊杂志的培育这三方面的合力达到了泛化的传播效果,一时间“寻根文学”成为社会各界的讨论热点,进入文坛中心位置;第四章为寻根文学的退场阶段,寻根文学的退场并不是一朝土崩瓦解,在生产、传播过程中,就已经暗藏着退场的伏线。这源于85年以来文学场的日益自主化,使得固守文化建构价值的寻根文学失去“先锋性”,遭遇退场的尴尬。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