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文化建筑综合体获得迅猛发展。而在近二十年中,西方国家结合场所理论大力倡导以文化类公共建筑为主导的城市旧区复兴运动。文化建筑综合体作为多种文化功能复合的城市实体,其场所营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是集结各功能单元的交通、休闲及各功能单元衍生的附属活动的空间,是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本质空间,其特性反映了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整体氛围。以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作为场所营造的对象,可以准确地把握文化建筑综合体作为文化类公共建筑的特殊性。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论述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方法和框架;结合理论研究阐释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及其特性,提出场所营造的“三要素”——活动(Activity)、意义(image)、物质属性(form)及其理论模型,并强调了文化建筑综合体对城市场所营造的触媒作用。第二部分为第三章,结合实地调研和相关理论,对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的“三要素”进行具体论述,并提出了其场所营造的内涵,引出下文中具体的建构策略。第三部分为第四、五、六章,结合案例分析,分别从城市层面、建筑层面、细部层面提出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场所营造策略,其中城市层面强调在自然、历史人文、城市场所中获得场所特性的线索,从而在宏观上把控公共空间的整体氛围;建筑层面则强调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可达性”设计,并结合公共中心的结构、形态和尺度提出中观建构策略;细部层面强调公共中心界面造型和意象,通过分析界面意象的构成要素提出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微观建构技法。本文首次结合场所营造对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一方面将场所营造的理论模型运用于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提出“三要素”的具体表现形式,补充和完善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理论。另一方面,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建筑设计三个层面的内容,提出具有一定实效性的建构策略。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