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重新认识语言测验理论中,有关语言能力的理论。笔者提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语言能力模式进行分析,回顾它们产生的背景以及对语言测验的产生的影响,着重分析模式中,认知因素所起作用的变化。 六十年代,以Lado为代表的语言能力模型,其理论基础完全是结构主义的,在模型中有意回避涉及认知因素,没有考虑语境以及人的认知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影响,只是对语言能力作纯静态的概括。受这个理论的影响,当时的语言测验测的是语言本身的各个结构要素,被称为心理结构主义测试,测验的信度比较高,因为测验缺乏真实性,以及对于语言能力的理解的局限性,测验的效度比较低。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出现了以Oller和Spolsky为代表的语言能力模式,在模式中,Oller提出了“语用期望语法”的理论,语用预期语法是一个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系统,包括全部与语言运用有关的认知与语言成分,这个理论强调超语言学情境的重要性。Spolsky提出了“一般语言能力”的假说,希望从认知的角度来揭示语言能力的普遍特征,这两个理论是乔姆斯基理论在测验领域的重新诠释。据此编制的测验是心理语言学测验,这类测验编制过程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效度,但是因为主观性较强,信度不太令人满意。
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在韩理德功能语言学和海姆斯交际语言学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Canale和Swain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在这个理论中,认知策略被首次概括进语言能力模式中。Discourse Competence也是首次进入模型中,这是对语言能力认识的一大进步,认知因素在模型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但也只是起一个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交际语言测试大行其道,把对语言能力的测量放到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提高了测验的效度。 以上三类模式,有一些共同点,它们对语言能力的概括都是静态的,都是从知识和结构的角度,而不是从应用的角度来概括。认知因素在模式中从无到有,但是,认知因素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一这一点还是没有得到准确的揭示。 九十年代出现了 B a c h m a n 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是目前为止有关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模式把语言能力放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来考察,既注意语言知识,又注意语言的应用,还注意到认知能力对语言应用的影响,最突出的一点,是把策略能力提高到统领语言知识、主宰语言应用的枢纽地位。但是这个模型相对来说不便于操作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力测验领域心理认知主义理论的出现,对Bachman模式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办f去。这一理论是从智力活动过程的角度来测量能力和特质,有比较成熟和科学的测量方法。在语言测验中借鉴这一理论和测量方法,能给 B a c h m a n的理论提供证据,能最大限度的测出受认知能力统领的语言能力。 以 sacnman 的交际语言能 力模式和 心理认知 主义的测量方法相结合为理论基础编制的语言测验,能在保证测验真实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信度和效度,这是语言测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也是本论文选题的实践意义。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