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是动态语言系统中普遍而且广泛的现象,在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中都有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对一词多义以及意义扩展的先前研究成果,试图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多义词义项扩展的不同模式以及认知机制在多义词义项扩展模式中发挥的作用。传统语言学对多义词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将同音异义词归入到多义词中,导致词汇大量繁殖。2)将多义词从词典学和词源学中分离出来,研究的焦点从历时角度转移到共时角度。3)认为多义词义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4)对多义词义项扩展的原因诉诸于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未能从根本上分析其理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打破传统语言学理论的束缚,它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从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和感知等认知角度对多义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多义词的焦点多集中与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解释多义词义项扩展,视角单一,阐释类同。
为了探寻多义词研究的新视角,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结合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采用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多义词义项扩展的不同模式并分析了产生这些模式的认知理据,试图拓展多义研究的理论视角。
研究发现:1)多义词义项扩展是有规律而非任意的,它从初始单个义项逐步扩展为多个义项进而形成意义链,这些意义链根据内在产生机制的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即链条式,辐射式和整合式,其中整合式应用较多。2)在这三种模式中,意象图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Lakoff(1987)称意象图式为“动觉意象图式”(kinesthetic image schema),是指人脑在体验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构建的心理模式,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实并进行抽象思维,其基本图式结构:源头-路径-目标图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隐喻和转喻,它们作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心理方式为义项扩展提供了途径。3)按照思维先后顺序,意象图式为多义词义项扩展提供了基本模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伴随其出现。其中概念隐喻以相似性为运作机制对义项扩展的影响是辐射式的,而转喻以临近性为运作机制对义项扩展的影响是链条式的。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发现,多义词义项扩展模式既不局限在链条式,也不局限在辐射式,更多的则呈现出整合式,即意象图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三种认知机制协调作用使多义词义项在链条式和辐射式的交叉模式中延伸。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多义词义项扩展不是任意的,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通过观察,这种关联性可以被提炼概括为链条式,辐射式和整合式三种模式,这样可以使我们从结构上更加清晰地认识多义词义项扩展的结构。其次,通过分析多义词义项扩展模式的认知理据,从意象图式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多义现象。因而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由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以及所选语料的限制和作者研究能力所限,本文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对词汇多义的探讨有待更多优秀研究成果的出现。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