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ScienceBoard)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Science&EngineeringIndicators)。报告显示,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最大论文产出国。2006-2016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英文论文174.29万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的医学研究工作也正在走向全球,特别是在非典型肺炎(SARS)、埃博拉暴发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疾病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人员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中国疾控工作者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经验”,须用英文向全球发表和转化我国的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卫生合作。
本文举例比较分析中英文医学期刊在出版模式和获取方式、写作方法和审稿方式的异同,总结了英文医学科研论文写作要点,为我国疾控工作者提高英文论文写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笔者比较分析了中文医学学术期刊与英文医学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及其文章写作特点,发现了以下3个方面的不同之处。本文以《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和InfectiousDiseasesofPoverty(IDP)这两本期刊及其发表的文章为例来阐明这3点异同。
期刊出版模式和获取方式不同
目前大部分的学术期刊已逐步由纸质出版的方式转向在线出版方式发展,或以纸质版与网络版同步出版。随着计算机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中文学术期刊多与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签订独家代理协议,读者需采用付费下载的方式来获取电子版原文。
但是,大多数英文期刊已进入开放获取(openaccess,OA)时代,每篇文章在线(online)发表,供读者免费下载原文,如IDP期刊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网络出版,读者可在该期刊网上(https://idpjournal.biomedcentral.com/)免费获取已发表文章全文。
目前,OA出版模式已是国际英文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例如目前,已有BMC、MDPI、PLOS等数个全OA出版集团;传统的出版社如Elsevier、SpringerNature、Science、Wiley等出版集团也推出OA期刊或者OA服务。
为进一步推动OA方式的发展,欧盟竞争力委员会于2015年5月27日宣布欧盟达成了一项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欧洲所有的科学论文和研究数据实现OA。据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irectionofOpenAccess,DOAJ)统计,截止2017年12月,已有OA期刊10711种。有研究预计,至2025年,OA期刊将达到90%。
同时,OA期刊出版的重点之一就是注重开放获取的时效性,尽量缩短出版时间。作为OA期刊,IDP对论文的发表时间没有固定限制,成熟一篇发表一篇,从而缩短了发表周期,如2016年该刊从接受至正式发表的平均时间为9d。《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为双月刊,一般一篇论文的发表周期约为6个月。
因此,OA期刊的优点是论文发表时间灵活和获取原文的便利性,论文发表后可在短时间内进入公众视野,增强了其学术影响力。近年来,英文学术期刊得益于OA方式发展极快。
此外,英文学术期刊大多数都有预印版(epubaheadofprint)服务,使得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发布。国内中文学术期刊也意识到这一点,推出优先出版服务。而且,几乎每篇已发表英文论文都有DOI号(如同文章的“身份证号码”),但是国内这方面起步较晚。
科研论文方法部分的撰写重点不同
每篇科研论文均要介绍研究的方法,但在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中,介绍研究方法的内容简洁扼要,有时仅介绍大体的步骤而缺少细节。而在国际英文医学期刊文章中,方法部分较为详细具体,遵循的原则是作者需描述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同行开展重复实验,同时非专业领域的读者也能读懂。
所以,大部分英文文章对使用材料的描述准确全面,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的记录清晰完整。据贺玲丽报道,中英文研究论文在篇幅长短上有较大差别,她对35篇中英医学科研论文的比较分析中发现,英语语料库共有1281个句子,而中文仅有542个句子。
英文论文方法部分平均有36.6个句子,而中文则为15.5个。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英文科研论文的方法部分比中文的更详尽。
在英文科研论文中,若因篇幅限制,可以简写方法部分,但完整的研究方法需以附件形式发表,以供读者获取获取。所以,作者在撰写方法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充分展示科研信息与具体步骤,使实验研究或数据分析可以重复操作。目前,中文期刊也有这种趋势,如将方法部分的文字编排成较小号的字体以增加其内容。
另外,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鼓励投稿论文中涉及的数据在文章发表后全部公开或至少可供索取。
例如,目前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在英文期刊上公开发表后,需将基因测序结果原始数据库放在特定网站上公开,并在论文中公布访问路径,供读者获取用于二次分析或深入研究。
否则,如果已发表文章没有完整的数据支持或可供重复的实验流程,该文章就有可能受到国际同行质疑,甚至投诉。
期刊的评审方式不同
在审稿过程中,中文期刊的审稿专家可能只提出几点宏观建议供作者参考,因此作者在修改时常出现误解审稿意见,或没有深入理解修改建议,导致难以大幅提高论文质量。IDP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审稿。
审稿人一般会分别从宏观和细节方面进行审读,并提出相对详细而具体的修改建议,甚至有颠覆性的论断,如修改研究方法,或重新补充实验等;对表述不清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笔者随机抽取《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和IDP已发表的10篇文章,对比分析其审稿意见后发现,中文稿件平均获得修改建议为9.8条/篇,英文稿件平均获得修改建议62.9条/篇。
IDP要求作者高度重视同行评审意见,在修改完成后,需提交一封修改说明信(point-to-pointresponseletter),信中要对同行评审意见作逐一的回复,说明修改的原因,列出修改内容并标明修改位置。同行评审和深度修改是国际英文医学期刊在论文发表流程中的必经阶段。
——摘自《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英文医学科研论文写作要点评析【周晓农陈瑾盛慧锋杨频】
本文关键词:
中英(1)
论文(527)
发表(566)
异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