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论文 >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研究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研究

来源:期刊网  作者: 梁宇谦;  导师: 靖学青;  时间:2018-09-23 09:29:56  点击: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其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现象比较突出,对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区域经济差异成为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我国近年来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战略已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然而,深入到长江经济带内部,可以发现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方仍残留着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及市场分割现象,这些现象对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存在严重的制约。因此,深入了解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以及其是否存在趋同效应,对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地理区域看作是一个个均质且相互独立的空间单元,忽略了地区间普遍存在的空间联系,以及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空间流动性,得出的结果比较片面。为此,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将空间视角引入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中,重点关注各区域之间的空间效应,并且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长江经济带趋同情况进行研究。首先,利用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指标研究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其次,引入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利用空间分布图、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地理空间效应及其演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引入空间滞后计量模型和空间误差计量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是否存在长江经济带的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1、在200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倒U型的特点,2007年以前,长江经济带的GDP高速增长主要受长三角地区的GDP快速增长的带动,2007年以后,中西部地区成功接棒长三角地区,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均有明显的扩大,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的基数效应,相对差异则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长江经济带地区间和地区内的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并且缩小的效应明显高于扩大的效应,具体东部和中部呈现倒U型的结构,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则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2、长江经济带内部存在东中西三大空间分布区域,由东往西呈阶梯状分布,其中东部地区明显向沿海集聚,中部地区出现了分散效应,西部地区呈现Y状地带分布;长江经济带各地市州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而且较强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而且经历了增加-下降-企稳回升三个阶段;东部存在着明显的高-高集聚效应,其边缘则出现了一些低-高集聚效应地区,而中西部则存在明显的低-低集聚效应,其省会城市出现了一些高-低集聚效应地区,并且长江经济带内部由于地理联系带来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则正在逐步消除。

      3、200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的现象,2004年前不存在σ趋同,2004年后存在σ趋同现象,具体东部和中部存在先趋异后趋同的现象,西部地区则一直存在着明显的σ趋同现象;200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现象,外生控制因素加速了这种趋同效应,另外长江经济带各地市州的空间效应对其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对趋同速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长江(6) 经济带(1) 区域(5) 经济(123) 增长(1) 空间(6) 趋同(1) 研究(194)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