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五年应届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现状,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校内考试成绩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找出影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教育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找出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教学研究和职能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2014年从广西某医学院校毕业,且分别于2011-2015年首次参加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1847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了解国内外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模式、发展现状、考试通过率情况;采用构成比、均值、标准差、T检验、?~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
结果:1.考试总体情况:在2011-2015年连续五年中,该校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共1847人,其中2011年考生359人(占19.44%),2012年考生371人(占20.09%),2013年考生397人(占21.49%),2014年考生406人(占21.98%),2015年考生314人(占17.00%);男生840人(占45.5%),女生1007人(占54.5%)。2.该校与全国院校考生执考成绩的比较:2011-2015年,该校考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平均分分别高出全国32.32分、32.35分、31.59分、26.31分、21.14分,笔试通过率分别高出全国21.14%、20.10%、23.94%、15.35%、13.53%;该校考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人文、预防医学四个知识模块的平均得分分别高出全国3.11分、24.30分、1.30分、1.03分,平均掌握率分别高出全国3.89%、5.40%、3.24%、3.44%。3.不同性别之间考试成绩的比较:女生的绝大部分考试成绩均要优于男生的考试成绩(P<0.05)。4.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通过组与不通过组之间在校成绩的比较:考试通过组的所有在校考试成绩均要高于考试不通过组的成绩(P<0.05)。5.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笔试成绩、各知识模块成绩、各科目成绩与在校课程成绩、在校毕业考试成绩呈中低度正相关(P<0.05)。6.笔试成绩中,基础医学模块与临床医学模块之间相关性最强(r=0.693)。7.影响考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的相关因素:考生性别、内科学、儿科学、药理学、生理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妇产科学9门课程成绩是影响笔试总成绩的主要因素(R~2=0.404);考生性别、医学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5门课程成绩是影响基础医学模块的主要因素(R~2=0.304);毕业总成绩、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4门课程成绩是影响临床医学模块成绩的主要因素(R~2=0.311);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2门课程成绩是影响医学人文模块成绩的主要因素(R~2=0.017);考生性别、毕业总成绩、预防医学课程是影响预防医学模块成绩的主要因素(R~2=0.173)。
结论:本文通过探讨某校考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该校考生的考试成绩、通过率和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较好,反映了该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较好。2.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考试成绩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可以预测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医学生,其在毕业一年后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通过的可能性较大,考试表现也较好。3.在校期间课时多、学分高、国家考试分值比例高的核心课程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贡献率会更大。4.基础医学模块成绩越好的学生,其临床医学模块的成绩也会越好。
本文关键词:
国家(3)
临床(1)
执业医师(1)
资格考试(1)
分析(12)
评价研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