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当前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流动性趋紧和实际负利率等问题,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以此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将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和挑战。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仅在2007年,人民银行就进行了多达6次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这凸显了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到2013年才真正实现。时隔两年之后,央行连续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宣布降息,预期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的降息周期。而与利率多次调整相对应的,则是逐渐放缓的经济增速以及略显悲观的经济预期。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利率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且有效的建议,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首先回顾了已有的利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分析上,主要分解为两类:(1)投资规模效应和投资效率效应;(2)储蓄规模效应和投资效率效应,从投资和储蓄两方面反映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本文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之后,本文对近三十年中国利率调整和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证明实际存贷款利率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根据中国1980-2013年间宏观经济数据,运用Koyck变换将无限分布滞后模型转化为自回归模型,首先基于利率传导效应分解来分析利率调整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变动大小,再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等方法,对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长期动态关系分析。实证表明,实际存贷款利率的投资规模效应和储蓄规模效应都比较弱,相应的投资效率效应也非常低,说明较高的实际存贷款利率的确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效果不甚明显,政府在宏观调控时,还需配合其他政策工具共同使用。利率在引导金融资源的市场配置方面的作用还不是非常明显,利率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考虑。因此,中央必须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健全利率的传导机制,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格局。
本文关键词:
经济师论文发表(2)
经济类论文发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