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17世纪初,由于战争影响,朝鲜人民生活困苦,抵抗疾病能力下降,疫病流行。因此,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轸念人民疾苦,寄望于医学,命太医许浚编撰一部医书,先载修养防护己身之法,次录医药针石之方,且要实用易懂。公元1610年,许浚历时15年完成这部医书的编撰,因朝鲜地处中国东方,故称朝鲜之医为“东医”,该书也被命名为《东医宝鉴》。以鉴为名,取展该书一览,犹如明镜,身之吉凶轻重,如掌观纹之意。1613年,《东医宝鉴》初刊行世,标志着朝鲜医学开始独立并逐渐走上自我完善的道路,该书也成为朝鲜医学的经典著作。
2009年7月31日,《东医宝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界的瞩目。16世纪末期,受日本侵略等外因刺激,朝鲜理学思想由盛转衰、实学思想破土萌芽,朝鲜医学界也受此影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致力于挖掘、整理、吸收并创造适合朝鲜自身的医学体系。在这种大环境下,朝鲜医籍的编撰由此前《医方类聚》之类的全面丰富转向简便实用,以此来顺应和满足政府与民众的需求,《东医宝鉴》就是在这种特定背景下编撰而成的医籍。《东医宝鉴》正文共5篇23卷,依次分为内景篇4卷,外形篇4卷,杂病篇11卷,汤液篇3卷,针灸篇1卷,另有目录2卷。内景篇先总论身形,后言体内五脏六腑等景象,外形篇言体外头面五官等形体,杂病篇论外感内伤等疾病,汤液篇专辑本草内容,针灸篇简论经络腧穴,由此形成了《东医宝鉴》先养己身,后治疾病,末附本草、针灸,以备查询的编辑特点。《东医宝鉴》全书用汉字写成(个别地方标有朝语发音),是作者许浚摘录中国明及明以前文献和朝鲜医药文献,经合理的编排撰辑而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中国医著的摘录和征引。
全书引用书籍文献206种,其中辑录中国文献200种,占全书的96.99%;引用朝鲜文献6种,占全书的1.83%,另有少量属于许浚自己撰写的内容。所引中国文献,上至战国,下迄明代,医道释儒,文史杂说,均有涉猎。对非医学文献的征引范围广而引用次数少,但是这些引文大多蕴含着深邃的养生哲理和实用的经验秘法。在许浚摘录的中国文献中,若以朝代时间论,宋、元、明时期的医学文献被采录最多。以书籍类别来分,则多见养生神仙、临证各科、方书等类文献。以引用频次计,《证类本草》、《医学入门》、《丹溪心法》、《世医得效方》等医药书籍被引用频次最高。从摘引字数多少来看,《医学入门》等明代医籍最受许浚青睐。若分析其征引方式,所引文献有的不加改动,直接摘抄;多数则经化裁改编,取其核而不离其形;也有少数引文,经过作者阐发引申,增以己意。
通过比较研究《黄帝八十一难经》、《证类本草》、《世医得效方》、《丹溪心法》、《医学正传》、《医学纲目》、《医学入门》、《古今医鉴》及《万病回春》等9种中国医籍原著与《东医宝鉴》的相关引文,发现《东医宝鉴》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许浚多选择治法简便、疗效显著、秘方丰富的著作,如《证类本草》、《世医得效方》等。其二,许浚尤为关注临床医家或临床实践价值高的医籍,如楼英的《医学纲目》、龚信的《古今医鉴》和龚廷贤的《万病回春》等。第三,许浚非常重视操作简单、取材便捷的外治法,常以灸法等来治疗疾病。他所征引的医籍也爱侧重于此,如《世医得效方》、《古今医鉴》、《万病回春》等著作中与灸疗等外治相关的内容,是他经常引录的对象。第四,许浚收录的医籍,以医学门径类书籍为基础,举如《医学入门》、《医学正传》等著作,在朝鲜广受欢迎,也被《东医宝鉴》大量采录。第五,许浚推崇丹溪学说,经常引录丹溪学派的著作,如《丹溪心法》、《医学纲目》、《医学正传》等。以《东医宝鉴》为代表的朝鲜医学吸收了当时最新的中国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尤其是贴近临床实践的方书、临证各科、养生等中国医学知识。朝鲜医学由此蜕变,开始以“以身为本”为内核发展自己的医学。
《东医宝鉴》初刊之后,不仅在朝鲜被反复重刊,成为朝鲜的经典医著,而且传入中国、日本,受到两国政府和医家的喜爱,屡经翻刻行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东医宝鉴》是在朝鲜王朝时代的客观环境影响下诞生的医学著作。该书96%以上的内容取材于中国的书籍文献,尤其是医学文献,在继承中国明以前医学成就的基础上,融入了朝鲜的社会生活和临床实际,经过许浚的合理构思与巧妙编排,突出了朝鲜医学重视人体本身的医学思想,促使朝鲜医学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