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自世界上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美国诞生以后,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一项促进技术创新和创业的普遍工具得到大范围的一致认可与运用。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项特定经济条件和政策导向的产物,自1987年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落成至今,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高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各类型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748家,在孵企业78965家,为社会吸收的就业岗累计141.7万人,孵化器数量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随着孵化器作用的日益凸显与快速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基本形成了全国性、区域性、地区性孵化网络。但是从区域分布与空间结构来看,鉴于区域在资源禀赋、政策制度、人才与资本积累以及创新实力等方面的差异性,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
为此,本文将孵化器的发展是否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演化?等问题设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借助耦合模型对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分析,以对于国家高效协调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制定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与对策、改善孵化器发展水平滞后或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空间分布格局、提高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等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为实现对孵化器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相互作用机理的探索与分析,本论文基于耦合模型建立以上两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机理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发现:孵化器可通过培育新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创造就业岗和财政收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式对区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区域经济作为孵化器发展条件和空间载体的提供者,可通过政府引导扶持、技术、人才引进以及要素供给支撑等路径间接推动孵化器的发展。进而,本文借助系统综合功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等对孵化器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变化情况进行量化测度,并借助ArcMap、Excel、Spss等可视化绘图工具或数据处理工具进行结果分析与比较,以识别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作用程度、协调水平以及空间分布格局,从而提出有利于实现孵化器和区域经济内涵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从时序特征来看,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发展水平较一般,孵化器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并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部分地区耦合度虚高现象普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和区域变动程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各个地区系统耦合协调等级呈现显著的金字塔分布形态,列入第一方阵队伍的地区主要为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北京及辽宁等地,其中江苏省在两系统发展水平、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等各方面独占鳌头,并与其他地区拉开较大差距;此外,各地区区域差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区际差异性程度在缓慢缩小,大西南和东北两大综合经济区差异程度的贡献率最高,且北部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活跃度较高,未来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呈上升趋势的可能性较大。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