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经从顶层设计步入了务实阶段,而沿海地区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在全球的经贸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新的形势下,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迎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沿海地区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低廉的生产要素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的代工厂,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世界。
2015年,沿海地区用全国4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59%的GDP,并且,沿海11个省市区的货物进出口额也占到了全国的76%,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在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条件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下行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产业结构的趋同、环境的破环、各省市区间的无序竞争、人口红利的减少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都不断成为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层层阻碍,从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赖度两个方面来看,我国沿海地区的“依附经济”,不仅使得沿海地区的“多元化战略”成为泡影,也逐渐成为沿海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往全球价值链两端攀升的重大阻碍,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新格局下,不同类型的沿海城市也亟需重新定位、重塑区域竞争和产业分工格局。因此,如何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保证沿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沿海地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向型经济差异化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总结了沿海地区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作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沿海各地区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得出:沿海地区11省市区之间(暂不计入港澳台地区),无论是区域分布、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出口商品结构还是沿海各个省市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等情况都存在着明显的客观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正是沿海各省市区外向型经济差异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必然要求。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根本,不在于如何消除这些差异,也不是要相互模仿进行同质竞争,而是要根据沿海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只有各地区间相互协调、分工合作,才能促进区域间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优化各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区域间外向型经济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目标。本文最后,概括地从比较优势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全面开放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四个方面,阐述了沿海地区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对中央政府、沿海地区相关省市区和企业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