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简称“皖”,江苏省简称“苏”。前者位于中部地区,是国家级综合性科学研发中心,后者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是经济强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由于毗邻上海率先发展起来,安徽省由于缺少大城市的辐射,经济发展稍显滞后,苏皖两省经济差距开始加大,这种差既距体现在城市经济上,也体现在县域经济上。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的纽带,广大县域一方面受城市辐射,另一方面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本文以县域经济为切入点,一方面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比较两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另一方面研究苏皖县域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收敛特征。分析得出:苏皖两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均在变大,江苏省县域经济以3.8%的速率收敛,而安徽省县域经济尚未出现明显的收敛格局。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合肥对于县域经济辐射作用在增强,并且县域经济“H-H”型集聚有向合肥附近移动的趋势。而江苏省省会—南京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县域经济“H-H”型集聚主要位于苏南地区,并且每年变动幅度不大。
其次,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资本-劳动投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将地理距离、城市等级、行政隶属和地理区位等因素纳入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县域距离城市的地理距离越近、距离最近城市的城市等级越高,越有利于县域经济增长。苏皖两省的省会都能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但是合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最后,基于苏皖两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安徽省位于内陆地区,地理区位不占优势,可以通过培育经济增长极来弥补地理区位的劣势,发展壮大一批中心城市,带动小城市和县域的共同发展;地理距离无法改变,但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缩短经济距离,乘着“互联网”时代的东风,拉近城市与城市、县域与县域、城市和县域之间的距离,促进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市管县”体制下,城市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占用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种资源,资源“虹吸效应”明显。因此平衡好城市与县域的关系,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十分重要。鉴于此给出如下建议:第一,培育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缩短经济距离;第三,加强区域交流,壮大县域经济活力。
本文关键词:
工友
大学生
史料
电子杂志
珠海
手工
中国化工
西部地区
等级
凉山
人才
遭拒
管理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影剧
财经
义务教育
焦煤
用品
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