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计量重要原则之一,它能改善企业的契约关系、增加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相关学者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不断研究,人们愈来愈意识到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性。随后,上世纪80年代期间,会计稳健性原则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各利益相关方因会计稳健性原则受益后,不断要求提高该信息质量。然而,管理层才是企业的主要决策者,是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参与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稳健性的选择。传统观点认为,受到薪酬契约和债务契约的约束,管理层扮演着“理性经济人”的角色,会作出有利于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决策。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受到自身认知偏差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管理层作为有限理性参与者,在选择投资决策时会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中,管理层过度自信是管理层有限理性中一个特殊的表现形式。现如今国内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不足,信息不对称会使公司管理层比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多关于公司发展的内部消息,滋生了管理层盲目自大的心理。但是,公司治理在维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时,其基本措施是通过向信息劣势方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缓解信息的不对称。所以,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管理层过度自信的重要原因,也是会计稳健性研究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主要从债务契约、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和外部审计师等角度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
为了更深入探讨会计稳健性,本文抛弃亚当斯密提出的“理性经纪人”的假设,从行为金融学中管理层的认知偏差角度出发,探究在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共同影响下,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本文选取我国2007年到2016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作为样本,参考Khan-Watts(2009)模型来构建相关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出衡量公司会计稳健性水平的C_Score值;并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特殊的背景特征来选择信息不对称、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和相关控制变量;运用Stata12.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回归模型分析等实证方法,检验出信息不对称、管理层过度自信和会计稳健性三者之间的显著性和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增强会损害信息持有劣势方的利益,但会计稳健性也会随之增强来抑制此现象;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会增强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水平;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呈负相关的关系;另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当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比信息不对称程度低时更显著。基于此,本文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帮助股东和外部投资者及时接收坏消息,准确评估出企业的未来价值,并缓解了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心理,进而监督管理层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文献,而且还指出管理层过度自信和信息不对称对企业造成的损害。而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存在能缓解此现象,为该原则存在的意义提供了经验证据,也给研究公司治理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