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但纵观这30多年来中国的新建筑成果,大多呈现“高开低走”的状况,鲜有精品项目。真实存在的建筑,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也反映了社会建筑环境的整体特征。
在中国建筑发展的现状下,通过对“同时、同地”,不同背景建筑师设计的同类型建筑的梳理、剖析与横向比较,不仅能学习不同背景建筑师对于“此时此地”不同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也能叹息国内当下建筑环境的整体特征,找到部分与建筑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还看到建筑对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为“以小见大”,真实可信地反映上述问题,本文尝试用“切片”的形式,选取相似时间在杭州建成的,由不同背景建筑师所设计的三个博物馆:浙江美术馆、良渚博物院和湿地博物馆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以一种局外的立场和对比交叉的视角,尽量客观真实地对三个建筑为基础,对问题进行解读。文章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希望通过论文,不仅能完善三个博物馆的资料,学习三位建筑师的设计理论和手法,还能对当下建筑环境的特征有客观的洞悉,并为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