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农业论文 > 我国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网  作者: 白建军;   导师: 徐立青;   时间:2018-05-10 15:35:10  点击:

  目前关于农业碳排放的研究表明农业领域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农业低碳化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共识。近年来世界农业已经进入了低碳农业经济时代,而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低碳化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农业碳排放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的农业发展从而农业碳排放状况也会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因此本文将从区域差异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碳排放问题,并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基于化肥、农药、农膜、氮肥施用、农业机械、灌溉以及秸秆焚烧7种主要碳源估算了1995-2011年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量;然后计算了四大区域(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各区域的农业碳排放特点,采用泰尔指数法来量化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别计算以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规模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进而基于Kaya碳排放恒等式,对1995-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人均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和人均农业碳排放量总体上处于增长态势,近年来增速放缓,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秸秆焚烧是我国农业中的首要碳源,其次为化肥;17年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大致经历了“增长——缓慢下降——新增长”三个阶段;农业碳排放总量在东部地区最高,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量在东北地区最高,各区域的排放结构存在差异;以两种指标衡量的农业碳排放均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人均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大于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人均农业碳排放总区域差异的贡献率相当,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总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在全国层面上,以人均总产值表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均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排放弹性为1.295,且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显著,拐点为13357元;碳排放强度以及农业结构均对人均碳排放水平有显著的影响,排放弹性分别为0.114、0.522;各影响因素在各个区域的作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最后,根据以上结论在发展农业、提高生产效率、调整结构、协调区域发展4个方面提出我国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