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焦虑是一个心理现象,指在当个体使用计算机或者想到有关计算机使用技术时会有一种害怕、恐惧的体验。国外在这方面已有很多的研究,对计算机焦虑的生理表现、测量工具、治疗方法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有研究者发现计算机焦虑的发生率是相当广泛的,但只有少数人会出现严重的计算机焦虑。弄清计算机焦虑的发生机制有助于降低个体的计算机焦虑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充分利用计算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本研究的目的是编制一个本土化的计算机焦虑问卷并进行实际测量,同时考察与计算机焦虑相关的因素对其的影响,为计算机焦虑的本土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一,编制本土化的计算机焦虑问卷。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计算机焦虑的初测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计算机焦虑问卷的结构、信度和效度之后,经修订编制出计算机焦虑的正式问卷。研究二,考察计算机焦虑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计算机焦虑问卷和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三,考察大学生性别,文理科,在小学、初中、高中及以后阶段开始接触计算机,有无计算机课程学习经验,有无自己的计算机,自我评价是否熟悉计算机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采用自编计算机焦虑问卷和调查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四,考察计算机焦虑与性别角色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的计算机焦虑问卷、成就动机测量表和修订后的Bem性别角色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自编的计算机焦虑问卷由20个题项组成,包含5个因子,分别是病毒焦虑,操作焦虑,任务焦虑,故障焦虑,耗费焦虑。计算机焦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模型拟合指标良好,可以作为计算机焦虑的测量工具。(2)在纸笔测验中发现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计算机焦虑呈正相关;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对计算机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状态焦虑最具预测力。(3)在差异比较中发现: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计算机焦虑、性别和性别角色的偏相关分析中发现,计算机焦虑与性别角色的相关显著,与性别的相关不显著:大学文科生与理科生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个体与在高中及以后阶段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个体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有计算机课程学习经验的大学生与无计算机课程学习经验的大学生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有自己的计算机与没有自己的计算机的大学生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差异显著;自我评价熟悉计算机与自我评价不熟悉计算机的大学生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差异显著。(4)两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性别角色的主效应显著,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与性别角色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女性化个体的计算机焦虑水平最高,其次是未分化个体,双性化个体,男性化个体的计算机焦虑水平最低。女性化个体与双性化个体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化个体与男性化个体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未分化个体与双性化个体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未分化个体与男性化个体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5)计算机焦虑与成就动机相关研究发现,计算机焦虑与趋向成功的动机不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正相关,与成就动机呈负相关。同归分析结果发现只有避免失败的动机对计算机焦虑有正向预测力,而趋向成功的动机和成就动机对计算机焦虑不具有预测力。(6)性别角色、成就动机与计算机焦虑相关研究发现,男子气与计算机焦虑、女子气与计算机焦虑、男子气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女子气与避免失败的动机、趋向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均呈负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计算机焦虑、男子气与女子气、男子气与趋向成功的动机、女子气与趋向成功的动机均呈正相关;计算机焦虑与趋向成功的动机不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男子气对计算机焦虑具有良好的负向预测作用,避免失败的动机对计算机焦虑有良好的正向预测作用,男子气与女子气、趋向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也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