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权威机构

中文期刊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整体趋势及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整体趋势及区域差异研究

来源:期刊网  作者: 刘佩;   导师: 黄永兴;   时间:2018-05-05 20:30:48  点击:

  在参与世界经济的深度不断加深、广度不断扩展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国际化持续推进,但一系列资源性、结构性和社会性问题逐步凸显,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无法适应发展要求,甚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障碍,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健康性、持续性,需要寻求一种更科学、更契合时代经济特征的发展方式。为此,我国在不断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探索,“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至此,我国经济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逐步进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总方向的战略转型关键期。

  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局势出发,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其动力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借助软件SAS9.1和ArcGIS10.0,运用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对2000~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纵向、动态的趋势评价,对2011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进行横向、静态的区域差异评价。通过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经济在经过2002~2007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战略转型阶段,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而言,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度最大,民生保障、科技创新和城乡结构次之,资源环境、需求结构、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排位靠后。(2)2011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具体表现为较强的空间集聚性,高值集聚区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热点区基本是沿海地区及其毗邻地区,次热点区依附在热点区周边,少数中部地区和大部分西部地区为冷点区。(3)各分项指标存在着空间依赖(空间集聚)和异质性(空间异常),呈现明显的“高-高”、“低-低”空间集聚的同时,也存在“高-低”相依的空间异常;各分项指标的冷、热点区呈片状分布,具体空间分布各异。(4)经济效益、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共同决定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地区经济基础、政府制度、资源状况及区位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不同,不同影响因素对同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也不同。

本文关键词: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801-3439